一、考试性质 “高职升本科”《法理学》考试是为选拔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应届优秀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而举行的一门考试。
二、考试科目 《法理学》
三、适用专业 本课程考试适用于报考法学专业的考生。
四、考试目的
本次考试的目的主要是测试考生在法学基础理论方面是否具有本科学习的能力。
五、考试内容
根据北京联合大学《法理学》课程大纲的要求,并考虑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实际,特制定本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编 法的一般原理
第1章 导论
内容:
法学的概念;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体系与分科;法学体系的划分;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原则区别;法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意义。
重点:理解和掌握法学体系与分科以及法学体系的划分;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原则区别。
第2章 法的概念
内容:
法律的概念;法的基本特征;法的本质和现象;法的要素;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其他思想家、法学家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
重点:理解和掌握法律的概念(包括广义和狭义);法的基本特征;法的本质;法的三要素即规则、原则和概念。
第3章 法与正义、利益
内容:
法的价值和法的精神;正义与利益的概念;中国历史上以及西方关于法与正义、利益关系的学说。
重点:理解和掌握正义与利益的概念
第4章 法的作用
内容:
法的作用的概念,法的规范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与法的社会作用的关系;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的社会作用;法的局限性。
重点:理解和掌握法的规范作用的体现即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和强制作用;私有制社会法的社会作用的体现。
第5章 法的历史发展
内容:
法的起源;法的质变与量变;法的历史类型;法的借鉴与吸收;法的移植与法的继承性。
第6章 资本主义法
内容:
资本主义法的产生、本质、基本特征;资本主义两大法系的概念、形成和比较;资本主义渊源和分类;资本主义法制。
重点:理解和掌握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法系的概念及其异同
第二编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第7章 法与经济
内容:
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法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关系;法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
重点:理解和掌握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第8章 法与国家、政党、政策
内容:
法与国家;法与政党;当代中国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关系
重点:理解和掌握当代中国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关系
第9章 法与政治文明
内容:
法与文明的一般关系;法治与政治文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政治文明。
重点:理解和掌握法治的概念;了解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第10章 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文化
内容:
人权的概念;人权与国内法;人权与国际法。
第11章 法与道德、宗教
内容:
法与道德的一般关系;当代中国法与道德关系的理论与实践;法与宗教。
重点:理解和掌握法与道德的一般关系。
第12章 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
内容:
法律意识的概念;法律文化的概念;法与法律意识、法与法律文化的关系。 重点:理解和掌握法律意识的概念
第13章 法与科学技术
内容:
科学技术对法的作用;法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第三编 法的制定
第14章 法的制定
内容:
法的制定(即立法)的概念;立法的要素;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
重点:理解和掌握立法的概念;立法的四个要素;立法体制和立法程序
第15章 法的渊源与分类
内容:
法的渊源概念;法的分类的概念;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与分类;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重点:理解和掌握法的渊源概念;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为主的形式;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的三种形式即法律汇编、法律编纂和法律清理。
第16章 法律体系
内容:
法律体系与部门法的概念;划分部门法的标准和原则;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重点:理解和掌握法律体系和部门法的概念;划分部门法的标准;中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哪些主要的法律部门。
第四编 法的实施与监督
第17章 法的实施
内容:
法的实施的概念;法的执行、法的适用的概念和特点;当代中国法的适用要求和原则;法律效力的概念;法的溯及力;法律实效。
重点:理解和掌握法的实施的概念;法的执行、法的适用的特点;当代中国法的适用要求即准确、合法、及时;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法律对人的效力、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法的溯及力。
第18章 法律关系
内容:
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的种类;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我国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及种类;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法律事实。
重点:理解和掌握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种类;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我国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法律事实。
第19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内容:
守法和违法的概念;违法的构成要素;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种类;法律制裁的概念与分类;当代中国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重点:理解和掌握守法和违法的概念;违法的构成要素;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种类;法律制裁的种类。
第20章 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
内容:
法律解释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法律解释的方法;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法律推理的含义、作用及三种形式。
重点:理解和掌握法律解释的概念;法律解释的方法;当代中国建立了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主体的各机关分工配合的法律解释体制。
第21章 法律监督
内容:
法律监督的概念;当代中国法律监督的体系;中国法律监督的完善。
第22章 法与“一国两制”(略)
第23章 现代西方法理学评述(略)
六、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笔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试卷结构如下: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题数 |
计分 |
计划用时(分钟) |
一 |
填空题 |
10 |
20 |
10 |
二 |
单项选择题 |
10 |
10 |
10 |
三 |
多项选择题 |
10 |
10 |
20 |
四 |
判断题 |
10 |
10 |
10 |
五 |
名词解释题 |
5 |
15 |
20 |
六 |
简答题 |
3 |
15 |
20 |
七 |
论述题 |
2 |
20 |
30 |
合计 |
50 |
100分 |
120分钟 |
七、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一:书名:高等学校法学教材《法理学》(第二版) 编者:沈宗灵、张文显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年1月 2005年4月第三次印刷
参考书目二:书名: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法学专业)《法理学》编者:沈宗灵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年8月 2002年2月第5次印刷